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我要做小販




朋友安排,
我們在大埔生活書院這個星期六日的活動中租了小檔攤,
出售手工小蛋糕和手作,
再有餅友加入提供好好味自家製曲奇,
歡迎大家來探我們。
 
 
朋友的指路提示如下:
生活書院離太和站不遠,但容易走錯,以下是十分詳盡的說明,是作為路痴的我最清晰的說明。
太和站A出口,轉左,在元氣壽司的大門離開商場,落少少樓梯,左面有間學校是神召會康樂中學,跟著過錦和橋,過左河見到前面是村,行到村口醒記茶餐廳,右邊是一個細遊樂場,不要再入村,沿右邊的路在村外圍行過條村,行到錦山路就向左行少少,一見到挪威國際學校,就在斜路向上行到尾,就見到佛教大光中學,即是生活書院了。
 
 
 
官方宣傳如下:
nomad nomad將會在十一月頭籌辦一個週末小派對, 今次的合作夥伴是位於新界東北的生活書院,派對內容包括地攤,工作坊及電影放映。期望這兩天的活動,除了為香港帶來更多文化與藝術之餘,亦同時推廣對環境友善的生活方法。東北城鄉發展議題正好開啟了我們對於不同生活模式取向的思考,週末小派對希望透過環保電影放映及工作坊等活動,向參加者宣揚生活選擇權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裡,讓我們拒絕單一化的主流消費主義生活,對生活有更多想像。
聯合主辦單位:nomad nomad x 生活書院
贊助單位:「莘生新活 - 第一屆社羣眾合藝文節」(ComNEWnity: What’s New for the Community Cultural and Arts Festival)
活動日期:2014年11月1日至11月2日
活動地點: 生活書院(大埔錦山178號)
活動內容:地攤(每日12-6PM),電影播放(每日7-10PM),工作坊(詳見工作坊時間表)


官方網頁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檸檬子羗燜鴨

先前買的檸檬醬,
我用了來燜鴨,
感覺不太夠味,
這次再燜,
加了一個鹹檸檬和大量子羗。
 
 
好味道!
 

 

 
鴨肉吃起來不肥,
但其實燜出不少油來,
所以我不常吃鴨,
但這個確不錯,
兩個人加我第二天午餐,
把一隻鴨完全消滅。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香茅

香港不少人喜歡吃泰國菜,
於是認識了九層塔, 香茅這些泰國香料,
我除了把它們吃進肚,
也會使用香茅味的香氛,
有天逛一田,
發現一隻泰國牌子的個人衛生用品,
於是買了香茅味的沐浴露, 洗頭水和護髮素。
 
 
講享受,
吃啊玩啊看書啊看電影都是享受,
但有時累極回家,
或者從被窩不情不願地爬起床上班,
實在沒有甚麼比得上好好來個洗頭沐浴。
 
 
東西是不便宜,
但我用量很少,
一枝這樣大的沐浴露,
可以用幾個月,
不像某人,
用洗潔精,沐浴露都是光速的,
所以此君只可買滴露沐浴露,
我買的,
也只有我自己用!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大煲皇

舊生約食飯,
約了近我家的大煲皇,
純粹貪方便,
誰知發現這兒的牛肉質素不錯,
急急約了碼頭擇日再來。
 
 









 
所有東西都好新鮮,
除了雲吞不是我們期望的廣東雲吞,
其餘都令我們滿意.
 
特別是兩碟手切肥牛,
一百六十八元一碟,
份量很足,
本地肥牛肉味夠濃,
絕對不用山長水遠走去九龍城。
 
我忘記了牛肉的份量,
結果兩個傻人叫了兩碟細牛肉,
最後當然吃不完,
要打包帶回家。
 
這餐吃了六百幾元,
因為沒有叫海鮮,
所以價錢不高。
 
吃完沒有口渴,
這也是吸引之處。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口水雞醬

 
很多朋友學過川菜後,
都說要去九龍城買醬料,
其實荃灣也有不少這類店舖。
 
下面這樽,
在三坡坊附近買,
老闆介紹的,
我忘了是十二元還是十五元,
總之不用二十元。
 
 

很大的一樽,
我用過它來炒雞。
 

 
 
做涼伴雞絲



炒青瓜帶子
 

 
喜歡惹味的,
可以再加些花椒油。
 
我認為可以再辣一點,
但碼頭認為已很辣。
 
我本來很吃得辣的,
但因為有人受不了,
我自己變成少吃,
結果現在好像不怎麼嗜辣了。
 
 
 
人海遇見了你,
然後,
我再也不是我。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綠茶紅豆卷蛋

打起十二分精神,
弄點吃的。
 
 
綠茶紅豆卷蛋
 
 
 
很軟, 綠茶味也足,
只是,
卷得不好,
把忌廉都擠都外邊去。
 
 
這些日子,
沒多少個香港人會不難過,
警民衝突最是令人難過。
 
加上開始服藥,
而藥物又令我疲憊不堪,
都沒有甚麼精神上網了。
 
這兩天放假,
每天都睡至十一點後才起床,
人才精神一點,
可以想像,
上班的日子根本只像行屍走肉。
 
工作依然動氣,
而我的火氣並沒有因為藥力而消散。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無花不歡

世道太混亂,
人心太邪惡,
像大氣壓一樣籠罩下來,
所有笑聲,
都是虛妄。
 
 
買幾件花衣裳,
讓自己開心一點。
 
其實甚少穿淨色衣裳,
9月28日,
匆匆到相熟的時裝店買了兩件黑衣裳。
(但,養貓的人真的不應穿黑衣裳。)
 
 
 
 
生活總是有令人喪氣的時刻,
像今天,
都不知怎樣安慰一位年輕同事,
個多小時,
或者我想法會有不同,
但心中跟她一樣難受。
我只能很無力地重複:
校長只是恨鐵不成鋼。
 
我心中有一個聲音在吶喊。
 


2014年10月11日 星期六

香蕉蛋糕

舊同學想我替她焗兩個蛋糕給小朋友,
我推說沒有時間,
因為只想休息。
 
但今朝在街市,
見到五元一份七隻的香蕉,
忽然又手痕起來。
 
 

 
舊同學問:
不是沒時間嗎?
 
我答:
興起要做與講好要做而做是兩回事啊!
 
 
買到的香蕉, 還是嫌不夠黑,
即不夠熟。
 
 
 
 

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花暖簾》




山崎豐子是我近年才認識和愛上的一位作家,因為沒有甚麼煲日劇的習慣,對她的 《白色巨塔》、《華麗一族》,雖然知道是日劇名字,倒反而沒有留意原來有小說原著。

相對《命運之人》上中下三冊,這《花暖簾》薄薄一本,三四五天就可以讀完,放在手袋帶出家門又夠輕,看完後的滿足感絕不低於《命運之人》這鉅著。

《花暖簾》表面看來是講一個女人的奮鬥史,但在我看來,卻處處露出命運弄人的無奈。嫁給不濟丈夫、喪夫、生意波折、經濟蕭條、天災、與心上人無法相愛。我想,她人生唯一幸福是比兒子早逝。故事尾聲帶過他兒子曾到硫磺島的情節,一聲警報,母兒從此分別,相信兒子也是凶多吉少。

我所以津津有味地把這書看下去,應是入面提到漫才這行業,漫才應是棟篤笑的始祖。我知道有這行業,應是之前讀北野武的回憶錄,入面提到他是由漫才表演者出身的。

最近又再努力看書,現在在讀小野不由美的《殘穢》。

能認識不同作家,實在拜網友所賜。

 

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失踪罪

辛勞一天,
沒有東西比得上躲進電影院來得輕鬆,
即使看的是驚慄片。
 
 
 
 
不少網上評論談論這電影時都提到女主角的演技,
我也同意她演活了一個心理變態自戀狂兼操控狂的角色。
可是我覺得故事徐疾無度,
 可能有些地方寫得太細緻了,
到某些謎團也只能匆匆交代.。
 
特別是女主角重遇有精神病的前男友後,
本來非常緊張的情節簡直火速前進,
變得有點草草收場。
 
這戲讓我印象最深的,
是寫到傳媒和輿論的力量,
既可成就一個人,
亦可毀掉一個人。
 
一邊看, 就一邊以近日香港現況作對照。
那些甚麼佔中影響交通,影響市道,
連立法會議員也說影響進入立法會而延後開會日期,
一句說穿,
就是利用傳媒製造輿論壓力。
 
連梁振英也三番四次發表網文,
可見第三次世界大戰,
可能真的會是一場網上戰爭。
 
言論很多,
才剛發佈,
轉頭又澄清。
看官面對紛沓資訊,
就更應保持冷靜。

 
戲裡好像看不到這一幕,
網上找來的照片,
有點詭異,
放上這兒。
 
Grand Cinema的戲票是貴,但座椅舒適,視野又廣,
是物有所值的。
我昨天付了九十元看這電影,
是正價,
沒有任何優惠。
 
 
 
是日最離譜新聞當然是班議員話返唔到立法會開會,
天啊,
有幾危險?
講到好似要越過地雷區返去一樣.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路漫漫

身心狀況都不好,
激動一次,
一整個星期都無法復原,
眼見上星期要教班,
要應付外評,
要應付拍攝工作,
只能作有限度參與。
 
 
但有同事, 舊同事, 朋友, 學生都在現場,
他們有的為公義,
有的為工作,
也有人完成工作後繼續留守,
一直擔心他們的安全,
若是同事,
也擔心他們回來後承受壓力。
若說學校不知道我們在工餘做甚麼想甚麼,
那是太天真。
去年, 就有好事者把另一位同事的FB截圖,
傳給校長觀看。
會做這事的人,
我就不認為是為了義憤,
純粹是心地很差。
 
(所以, 我現在在FB寫的所有東東,
我自己都先預計一下給奸人利用時可以如何自處。)
 
 
明天, 有關我的, 與外評有關的各項工作會完結,
少了負擔, 做起事來就可以瀟洒一點。
 
 
且將昨天寫在FB上一段文字與大家分享。
 
        今天有人講: 要用餘生爭取公義與民主,深深佩服. 要知這話背後,是多大的承擔. 見不少人轉載消息, 截圖, 我有看, 但不會轉載. 這兒去中環,去旺角, 很近的路程, 不用靠二手消息去思考, 要思考, 要反佔中, 要佔中, 要中立, 都要用腳用眼用耳, 不用靠二手畫面. 最怕見人轉載一些警察累了, 警察是好人的圖片,不是我不信警察會累, 不是我不信警察有好人, 而是想問, 轉這些來做甚麼. 你覺得警察難做嗎? 難道其他行業不辛苦, 難道我教書的在現今香港還是份優差.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做得快要發瘋了, 我何嘗不是回家就累得不想說話. 但, 我是有人工收的, 警察不是也有出糧嗎? 呻兩句辛苦,像我常做的, 是可以, 也有人會關心你, 但不表示應該將這種辛勞無限放大, 令它大得凌駕公義之上. 投身警隊, 難道以為天天在街上逛幾個鐘頭街然後收工就是工作的全部嗎? 像我一向好討厭某些同事,遇到頑皮學生,永遠只懂將學生交給訓導老師, 教書對這些同事來說, 就只是教書.

        我還想講,那些決定為民主奉獻時間,心血的人, 無論是大朋友,小朋友,他們的犧牲才...是最大的. 首先,他們總是被抹黑,被認為是無知, 受人利用. 有沒有這種人呢? 應該有的,但有一個, 不等於有一萬個; 等於有一個魔警, 不等於所有警察都是魔警; 但你就是能在不同平台看到這種類型化的言論. 然後, 他們是押上了自己的前途. 上星期, 我才跟幾個罷課的同學明示暗示, 請他們以後在學校要檢點, 因為不少老師都有自己的立場, 反對他們的, 早已認為他們是攪事份子. 昨天, 我就見一位同事, 很兇惡地, 用了慣常用來跟最惡劣學生說話的語氣, 在跟一個曾罷課的學生講話. 後來我問那學生發生甚麼事,他說, 有一個活動, 老師叫他參加,他沒時間,又忘了把參加表格交回給老師. 我聽後沒有說話,但隱隱覺得這就是同學要付出的代價.
        批評者總是講,梁國雄啊黃之鋒啊收了美國甚麼甚麼利益, 但, 你有確實証據嗎? 我不會去信這些所謂權威消息. 梁國雄攪社運幾十年了, 他除了坐監, 還有甚麼得著. 批評他的人,只在螢幕上認識他, 有誰會講句公道話, 以他的學識, 他若想在香港撈點虛名與實利,早就做到了. 有誰會去認識一下民主國家的激進派,然後想一下為甚麼梁國雄會扮演這種角色. 批評他的人,就是在說他佔了立法會議員的位置,支了人工卻去攪事. 難道, 那些佔了議員位置, 會也不回來開的議員, 才是我們應該稱頌的對象?
        長話短說, 對那位說要用餘生爭取公義和民主的朋友,我也要用餘生愛護他, 敬佩他, 支持他. 我一向相信這位朋友, 因為他告訴我的, 都是他見過做過講過參與過的. 他甚至不是網民, 不是我在FB上的朋友.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慢磨

問人借了阿信屋的會員咭,
原來這機是公價的,
有咭也沒有折扣。
 
 

 
比起用假夫人高速攪爛的效果,
慢磨機把果肉分隔,
當然非常清甜。
 
 
 
問題是,
部機超級重,
根本沒有固定地方安置它,
收起來的話,
一年用不了十次。
 
於是,
今日騰了點時間,
執拾一下,
掉了兩大包東西。
 
還要再掉,
或者送去二手店。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歷史會說正確的話

不太喜歡這個標題,
好像事情已告一段落似的。
 
 
據說,
在面書上出現了吵架啊UNFRIEND啊的風潮。
我自己看別人的狀況,
或者朋友的朋友的留言,
也覺得頗多不合耳的,
但盡量看而不答,
免得跟無謂人吵無謂架-----而且, 也是很無謂的話題。
很多人,
偶然寫些警察好野,學生好野,
阻住返工好煩, 警察都有支持我們的,
學生被騎劫, 香港人很美.....,
因為篇幅很短,
摸不著他們的心路歷程,
想回應固然回應不了,
想反駁嗎?
也只覺是對牛彈琴。
而且,
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知自己在寫甚麼,
只不過在臉書,
發表甚麼甚麼的,
實在太方便,
要轉載誰誰誰的言論啊影片啊的,
又實在太方便,
所以,
這幾天臉書上特別多垃圾。
 
我最怕,
那些自覺中立的話,
例如警察也有支持我們的, 示威人士也有不良份子.......,
不是說這些話不對,
只是這些老生常談,
沒新意沒份量的話,
就是這樣充斥臉書。
人,
一坐在電腦前,
就會變成上帝。
 (可是上帝不應是個大嘴巴。)
---- ---- -
 
開場白太長了。
我只想寫,
那些反對佔中的朋友,
都有一個特性,
態度比較持平, 比較博愛,
能明白持續佔中會破壞香港經濟民生旅遊樓價聲譽等等等等,
但,
有些我認識的這些朋友,
他們放假會去日本,或者歐美,
而不是擁抱祖國,
平日不吃內地產的食物,
用的穿的盡是歐美日物品。
 
他們也知道內地的價值觀與香港不同,
知道在內地不可亂說話,
知道世上有個劉曉波,
知道內地有個艾未未,
但我這些朋友,
 或者朋友的朋友,
都很堅定地認為,
香港是個福地,
而且永遠是個福地,
他們就是信,
內地的價值觀永遠不會影響香港;
他們就是信,
香港永遠不會成為充滿中國色彩的一個城市。
他們就是信,
仿佛,
信,
就會得救。
 
對這些朋友,
只能採用拖字訣,
拖到他們認清現實。
 
 
今日,
在臉書看到一段文字,
其中一部份是這樣的:
 
我自己就覺得一些美好或完美的事物是不需要一定得到,又或者是無可能得到,只要望到又或者是享受到它帶來好處已足夠啦。所以我認為做人或做事像“及時雨”一樣,在需要時灑一灑就夠啦,千祈唔好落得多或落得長,唔係嘅話一定變“禍”。
 
 
本來,
我可以有很不客氣的回應,
但,
網上吵架,
文字打來打去,
浪費時間,
兼又惹來其他圍觀者插水訓身發表偉論,
實在不必。
 
 
只是覺得,
臉書真是一面照妖鏡。
我真是很希望有學者有這份壯志,
研究一下網上平台的生態模式。


----- -

我其實不喜歡這標題,
我希望由我自己說正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