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結伴台北買東西

 
 
吃不下肚的東西盡量不買,
但還是買了一大箱,
可見台灣很多好東西。
 
 
幾乎每次去台北,
我都會去阜杭吃鹹豆漿,
然後就跑去豆漿店對面的松鼠BONBON買鳳梨酥,
今次見到時令果醬,
每款買了一小瓶。
因為正值愛文芒的季節,
店家也供應愛文芒果醬。
只想說,
實在太對我的胃口了!!!!!!
 
 
 
 
另一個也是每次必去的地方,
就是南門市場。
雖然已覺它太過旅客化,
失了地道特色,
但因為交通實在方便,
還是每次都來掃貨才上機。
 
我們今次交了好運,
因為想買點東西回酒店吃,
沒有選在上機那天才到。
原來我們上機那天是這市場的公休日啊!

 
 
 
去台北,
我一定會買金針乾。
今次還買了兩樣好東西,
一樣是貓友介紹的豆辦醬,
據聞這豆辦醬本來是散裝的,
我買到的已是一瓶瓶裝好。
回來用來炒肉,
辣度適合一般人口味,
最重要的,
是很香啊!
 
另一種好東西,
就是在二樓菜檔買到的豆豉,
比香港買到的大孖、大澳的豆豉都好味,
用來炒餸之外,
我用來蒸魚,
一粒粒夾來吃,
是鹹香的古早味。
 
 
 
自從朋友介紹過,
我每次去南門市場,
都會在二樓買一隻元蹄回香港。
店員會把它用真空包好,
帶回香港後可以放進冰箱,
打風這些日子就是上菜了。
 

 
 
 
今次比較特別的,
是朋友講起她愛吃鯖魚,
因此也會買罐頭鯖魚來吃。
經她一講,
我才留意原來台北超市有很多這種罐頭,
而且價錢也相宜。
 



 

 
 
最後,
我每次都一定做的指定動作,
就是買米啊!
 
可能有人看了不以為然,
覺得有點誇張,
但我覺台灣米的確好吃,
反正行李箱有位,
每次買它三、四公斤也不太誇張吧!
 
我記得有一次買了接近七公斤。
看看這些米的包裝,
就知道台灣米農是很壯大的一個群族。
小時大人教粒粒皆辛苦,
我站在超市的貨架前,
不是出於購物狂的心態去掃米,
而是真的很敬佩這些面向地背向天的偉大農夫。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結伴台北吃蛋糕

 
 
 
2017年6月,
捕捉到國泰機票特價,
跟朋友買了九月往台北的機票。
 
 
到出發的時候,
我才有點後悔,
九月還是很熱的日子啊!
幸好出發前刮了兩個風,
又下了不少雨,
讓我們的行程添了一點適意。
 
 
兩個都是學過甜品的人,
到台北,
怎可不往甜品店鑽?
 
 
第一間:
可可法朋。
 
 
基本上是每次都去的店,
因為實在享負盛名,
好像不去不成體統似的。
它比較出名的是常溫蛋糕,
這天我們點了不少款式,
但芝士加上朱古力,
可能因為天氣實在未夠冷,
我覺得有點膩。
 
 
 




 
 
 
第二間,
折田菓子。
 
我先在FB上發現這店,
對這種時興的千層蛋糕很感興趣。
雖然它包含不少忌廉,
但因為有不少水果,
也隔了一層又一層的pancake皮,
吃起來有很細緻的感覺。
可以說,
比lady M更合我口味。
 
除了千層蛋糕,
這店還售一種迷你戚風蛋糕,
也是很有水準,值得一試。



 
 
 
折田菓子是我出發往台北前發現的店,
這家時常在這裡卻是早已知道,
但差不多等了兩年才終於到訪的小店。
 
這店叫時常在這裡,
是的,
這店是時常在這裡,
但它一個星期才開不知三天還是四天,
開的時候,
也只開幾個小時,
所以它即使時常在這裡,
但不代表你時常可以吃到他們的出品。
 
但雖如此,
我還是強力推介大家要去一去這店,
這店是如此充滿文藝氣息,
令一眾文青和偽文青或超齡文青都有一種家的感覺。
他們的出品,不是甚麼法式的精緻甜品,
大部份時間,
都只提供磅蛋糕和類似產品,
但即便一片磅蛋糕,
他們還要把它烤一下,
讓你深信把這蛋糕送到你桌上的店主,
就好像一位時常在你身邊的好朋友,
他的體貼和細心,
不是建立在商機之上的。
 
是的, 一家注重商機的店,是不可能一星期只開三, 四天的。
你看他們在FB上的發文,
每次告訴別人今天供應甚麼蛋糕時,
都是在店子關門之後的事,
讓看的人只餘惘然的歎喟,
真是詩意得不得了。
 

 
 
 
除了這兩店,
我還到訪了小茶哉室。
在我認識的餅友圈子中,
這店並不是大熱的店,
但我去過幾次,
都覺得服務、環境和產品質素都不差。
如果大家不是非小店不光顧的話,
小茶哉室也是不錯的選擇。
 
 
 
朋友常說去這些店,
人多的話,
可以多試幾種蛋糕,
這是事實。
但,
為甚麼要多試幾款蛋糕呢?
蛋糕櫃中有十款蛋糕,
但不代表一定要吃盡十款的;
吃十款的話,
百味紛陳,
味蕾應接不暇,
也不一定是好事。
 
令次跟朋友同行,
其實我也不覺多吃了很多款式的蛋糕;
與伴同行有樂趣,
獨行亦不會有遺憾。
只要開心,
吃一款和吃十款是沒有分別的。
 
即使一個人只能吃一款,
那選擇的過程,
與及下次再來的期待,
也是很珍貴的體驗和回憶。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暑未消

 
 
看到FB傳來六年前的照片,
六年前今天,
我已穿上長袖衣服;
可是今天我人在家裡,
對著大風扇,
仍一頭都是汗。
 
 
雖然人人都說中秋後風大了,
但暑氣仍然未散,
距離舒適二字還很遠。
 
 
 
 
 
昨天在街市買了個本地種的涼瓜,
用來煲眉豆鮑魚骨,
再加幾粒不知是誰的乾螺頭,
甘甜好味。
 
雖然已經見到西洋菜上市,
但覺得這種天氣,
喝涼瓜湯還是比較合適。


2017年10月9日 星期一

冰峰逃生

 
 
見知名BLOGGER評這套電影是爛蕃茄,
當下嚇了一跳,
但票已買,
也是要進場的,
而且,
我對"悶"的電影也頗有忍耐力的。
 
 
對電影的喜好,
每個人都不同。
不過我現在總覺得,
看電影的時候,
不單要想你想看甚麼,
還要想想導演想講甚麼。
或者說,
不是電影迎命我們,
是我們迎合電影。
 
 
《冰峰逃生》為例,
電影只有兩個主要角色,
場景設在冰峰,
大抵都想像到人物互動不會很多,
人在冰峰,遇到的危機亦數得出只有幾種。
認清材料,
對電影的要求會否合理一點呢?
 
 
大概抱著這電影「看不下去」的前設進場,
我反而覺得這戲相當好看。
由娛樂的角度去看,
雖然撞機場面不太震撼,
一對主角在冰峰掙扎了三個星期之後,
樣子亦實在太漂亮,
但編劇其實已安排了不少危機讓二人共度時艱了。
 
如果不把它看作災難片,
而是文藝片,
會否好一點呢?
看這電影時,
我想的就是:
職業會否影響人的性格。
 
電影中男女主角分別是醫生和記者,
我覺得他們的說話和對求生的態度與他們的職業有很大關係。
簡單來說,
醫生比較理智和穩重,
記者則比較進取和不怕冒險。
 
剛巧在看這電影前,
我跟舊同學有聚會,
席間就講到我們因為教過書,
性格都被重新塑造了。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一樣的,我們就講到另一位教師朋友,性格中仍然太多不適合教書的成份。)
 
 
像大部份電影一樣,
《冰峰逃生》的男女主角由互不認識忽然爆出愛情,
我用爆出而不用譜出,
因為他們的愛來得想當突然。
看到他們忽然纏綿起來時,
我想到的,
「愛情是讓人捉緊生命的一種方法」。
 
 
危難過去,
這種因患難而生的愛能否延續呢?
大概是不可能的,
我們都知道,
愛情是依靠契機和互相了解,
慢慢發酵而成的,
就像《星星夢裡人》一樣,
男女主角必須多次相遇,多番誤解才慢慢生出愛情。
 
可是,
編劇卻有另一番看法。
無獨有偶,
最近看的另一套法國電影《伴手禮》也有類似結局。
 
 
 
 
 
 
 


2017年9月28日 星期四

郭富城做爸爸了

 
 
話說某日見到手機上彈出一條訊息,
說是郭富城做了爸爸,
立即有點感動,
很為他感到高興。
 
 


 
 
我不是郭先生的歌迷,
更從來沒有喜歡過他的演技,
有好幾次,
我在戲院觀賞他主演的電影,
都因為他幼嫰的演技而大笑起來,
我對他的唯一印象,
就是他出道時的髮型曾成為不少少男的模範。
 
 
此外,
就是一些不太開心的事,
包括他哥哥早逝,
包括他給人欺騙感情,
第二件事,
我甚至不知真偽。
 
 
不過,
近年我對他有點改觀,
就是作為一位藝人,
他非常用心地照顧自己的體型,
歌藝演技的好壞,
可以是主觀意見,
可是他努力操練,
不讓自己顯出老態,
卻是不爭的事實。
 
 
為甚麼我會對他得女一事這麼高興呢?
大概是我覺得他作為一位偶象,
或者是香港的偶象,
情感路總是不能順心去闖,
這種付出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
實在也有點太過。
 
 
當然,
也可說近年的紛絲比較開通,
所以容祖兒鄭秀雯都有公開的另一半,
甚至修成正果。
 
不過,
另一方面,
仍然對到電視台會雪藏那些談戀愛的藝人。
 
是真是假?
有機會的話,
真要問問我幾位在電視台工作的朋友。
 
 

 


2017年9月24日 星期日

手工皂

 
 
 
這個年頭,
大概人人都會認識一兩個自家製手工皂的朋友吧?
 
我五六年前開始收到朋友送的手製潤唇膏,
自此從未斷過收到這類禮物。
 
 
這一年,我用了不少手工皂,
有朋友送的,
也有自己買的。
 
 
 
事先聲明,
我對手工皂的成份一知半解,
我對"百份百天然"一定存疑,
因為這些手工皂的材料應該也有部份是買回來的,
若是精油,
天知道天下萬千種牌子的精油哪隻是百份百天然哪隻是百份之九十九天然。
至於效果,
暫時也是未知數。
我近年雖然忽然得了濕疹,
但因為不用工作沒了壓力,
加上上一個冬天根本一點不冷,
大大減少了濕疹的發作誘因。
因此也未能完全歸功於手工皂。
 
 
雖然如此,
我也打算以後轉用手工皂,
因為想想人生丟棄了多少個皂液的塑膠瓶,
就覺得手工皂起碼有這麼一個天大的優點。
 
 
 
我認識的人中,
有兩個是我的舊生和他的女伴,
他們遠在紐西蘭做起手工皂,
寄售在工作的商店中,
做得有聲有色。
他們送了幾塊給我,
我剛用完一塊,
除了效果不錯,
也覺用來用去也用不完,
十分神奇。
 
 
另外,也有一位朋友一直不斷鑽研,
產品既實用又漂亮。
我看她是做出了心得和興趣,
她除了把成品送給朋友,
閒時也在家授徒,
徒兒包括她的小輩和朋友,
而我當然也在排隊上課的名單之上。
 
可見,
這小小一片東西,
不單是健康產品,
也可促進人與人的互動和聯繫。
 
 
 


2017年8月4日 星期五

最近煮D咩

 
 
 
曾經講過一個月三十天,
可以每晚煮不同的餸菜,
天天不重複。
 
 
餸菜款示變化無限,
就像舊式屋邨的酒樓,
菜心炒牛肉菜心炒牛丸菜心炒鮮魷可以如此推類推出十款菜式,
然後換走菜心來過芥蘭又來另外十款菜式。
 
不過,若要在家煮出多變菜式,
第一要每餐煮的碟頭不可太多,
像我每餐兩個餸,
一個月才六十個餸,
實在沒有難度可言。
 
另外,齊備的設施也重要,
家有焗爐,
也可以偶然焗些特別菜式。
 
最後,
當然要吃的人不可揀飲擇食。
曾聽人抱怨一家幾口,
一個不吃菜,
一個不吃肉,
一個不吃魚,
真不知怎樣煮餸。
 
 
不過,
有需要天天不同款嗎?
我又覺得沒此需要,
有些食物若是有人愛吃,
又或是時令食物,
那就好應該多煮幾次。
像現在甕菜當造,
就好應該捉緊機會多吃幾次。
 
 
分享一下七月份煮過的餸菜。
 
 
 
露筍牛肉豆腐,
用了滑豆腐,
但動作粗,
結果像豆腐腦。
 

 
用味醬油味醂煮得入味的茭白,
非常好吃。

 
豉汁蒸鱔,
好味啊!
 

 
玉豆粟米芯炒肉片,
我最愛吃粟米芯。

 
這是甚麼魚呢?
我都忘了,
只記得煎得連皮也甩了,
幸好用羗蔥豉油埋了個汁,
胡混過關。
 

 
銀魚蒸肉餅,
那天的肉餅太瘦太健康了。

 
魚餅煮茄子
 

 
黑松露醬焗春雞

 
翠肉瓜炒豬頸肉
 

 
蔥油蝦,
台灣牛頭牌蔥油酥是好東西。

 
 
肉骨茶,
我加了幾隻雞腳。
湯底用川芎白芷,
湯底絕對貴過排骨,
因為我只用了急凍排骨。
 

 
清炒莧菜

 
煎豬扒,
這餸在我家出現率都算頗高,
不過我比較少就這樣煎,
通常會煎好後切段炒洋蔥。
 
 

 
煎一天的雞腳吃不完,
難得地吃隔夜餸,
菜當然是新鮮煮的。
 
 


朋友買了游水黃花,
二百元有多,
我用三十五元買了養的。
海魚當然清蒸,
我就用至愛豆卜味噌半煎煮。

 
通菜啊,
今個月好像吃了三次。
 

 
藕餅,
成本五十多元,
鹹魚已要廿多元。
今次加了馬蹄, 更好吃。
 
 

 
燒排骨筆管粉
 

 
咖喱牛尾
 

 
吃咖喱我一定會配椰菜

 
毛茄麻辣雞柳

 
這不是多春魚, 是鱭魚,
五元一兩,
這兒已經五十元。

 
蒸扇貝,
它比帶子好吃。

 
涼瓜排骨,
那天的排骨很"鞋",
邊吃邊生氣,
豬肉佬把排骨斬得好大塊!

 
酸菜田雞。
其實現在很少吃田雞,
因為總是擔心炒不熟,
結果就變成很熟。


 
本來想吃豉油乳鴿,
但據聞全港只有冰鮮乳鴿,
結果我買了隻雞。
剩下的豉油,
我放了在冰格,
留待下次用。

 
四季豆麵醬排骨

 
煎三文魚

 
硬豆腐腩片炒黑皮雞棕菌

 
煎雞肉棒,
在崇光買的,
不用二十元,
好吃啊,
但用來做餸,
好像有點懶。

 
 
黑皮雞棕菌,
在崇光買的,
買了40元,
只有一百克多一點,
但煮完不會收縮很多。
 
我最愛吃這些菇類物體。
 
 
長煮長有,
煮就有得食,
唔煮要出街食,
我覺得若只為充飢,
寧願在家煎雞翼也勝過出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