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8日 星期日

樓下小店

 
 
我家樓下有一家山西刀削麵,
在荃灣開業超過十年,
我光顧過幾次,
不特別好吃,
但氣氛隨意,
顧客多是老主顧,
門口麵檔的大叔沒事做時,
做倚著廚房門跟主顧聊天,
我跟他們不熟,
從沒參與,
但聽著他們談談社會政治,
談談賭馬,
甚至談談老病死這些話題,
也是使人安心的地方。
 
 
但, 某天,
這店上了電視,
那些聲情並茂的主持, "好吃好吃好好吃的"幾句話,
就把這店完全改變過來。
 
 
首先,
為了擴充舖面,
店門前的麵檔給移到店的後方;
然後, 座位全部變成密麻麻的卡座,
三九不識七的顧客像貨物一樣擠在一張四人卡座,
大家只能低頭默默地吃,
一方面避免眼神接觸的尷尬,
一方面也要小心不要把汁液濺到對面人家的碗裡去。
那些老侍應呢?
全換上年輕人, 穿上黑T恤制服,
整齊又疏離。
至於有沒有加價,
我也沒研究了。
 
 
前兩天傍晚,
我未煮飯, 但餓得發慌, 想吃點熱食,
跑下街去,
見它店前一條人龍,
店裡還有一台小小的電腦,
一切變成電腦落單,
再看多一點,
有點集中營的感覺,
立即打了退堂鼓,
轉去對面馬路另一小店。
 
 
十八蚊一碗淨雲吞。
 
 
 
順帶一提,
這雲吞店是有點糟,
但那山西刀削麵店就一定衛生嗎?
消失了的廚房,
以我對中餐店的認識,
除非是集團經營,
還要管理嚴謹,
否則絕對沒有保証。
 
基本上只有在家吃的東西,
我才夠膽講絕對衛生。

2016年2月17日 星期三

什穀輕食

 
 
某次在一田見有銷售攤檔推銷這系列的產品,
試食後買了這盒什穀輕食,
後來又買了幾次,
去瑞士旅行時也帶了幾包,
愛它方便,
用水一沖一焗,
便有熱的米氣下肚。
人在外地,
這個也算家鄉食品了。
 
 
 

 
 
 
成分有燕麥、白米、小麥、黃豆、大麥、紅扁豆、黑糯米、小米、緣豆、青仁黑豆、蕎麥。
 
 
當然也有些有英文字母和數字標示的化學物品!
 
最好當然是自然煲穀物粥來吃。
 
 
同系列其他產品我都厭甜和鹹,
這一隻淡而無味,
但有淡淡穀香,
正合我意。
 
 
啊! 吃這來,
只因喜歡,
與減肥完全無關啊!!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我家揮春

 
 
舊同事年紀輕輕一身興趣,
潛水旅行養鸚鵡養蛇寫書法。
我家近年的揮春都是由他執筆,
可他沒答應過我每年供應揮春,
我就不好意思向他討字。
 
 
貼過手寫揮春,
總覺印刷品索然無味,
試過一年出旺角找人寫一對揮春,
貴不在話下,
只覺字體醜陋,
貼在家裡使我不太自在。
 
今年也不敢問他究竟有沒有揮春,
終於喜出望外,
在他出發往日本旅行前一晚特意把揮春送到我家樓下。
 
舊同事供應的揮春有兩大特色,
一是非常豪爽,
足夠我貼在房門, 屋門, 甚至廁所門;
二是為我貼身訂造,
繼去年的"人貓同樂"、"廚藝大進"後,
今年又有以下一對。
 
 
 
 
 
中間黃色這張,
陳明珠的粉絲應該認得。
 
 
旅運享通,
驛馬星動,
先要身體健康,
財力足夠,
心情大好,
碼頭容許我無法無天,
繼續自己一個人出外遊歷。
 
(不好意思, 碼頭絕不是個好旅伴,
所以未來幾個行程,
我不是起單飛, 便是另有旅伴。) 
 
今天年初五,
再次祝有留言沒留言的網友們身體健康,
毛孩生性。
 
 
昨天舊生有感而發,
表示新一年開始,
世界好像有點亂:
台灣地震、香港不平安、美國也有山火。
 
是的,
世界總是有點亂,
很久以前,
我已經覺得,
我們要謙卑地享受那得來不易的幸福和平安。
 
 
 
但是,
當此關頭,
除非只看腳下一吋,
否則幸福已經有點飄渺。


2016年2月10日 星期三

100円的愛

 
 
 
 
年初一, 二, 三,
節目就是看電影。
 
看了《卡露的情人》、《甜味人間》和《100円的愛》。
《卡露的情人》屬影后級較量,
而且兩位主角都相當漂亮,
作為年初一的節目,
實在寵愛自己。
 
最有驚喜的是《100円的愛》,
電影上畫不久即見朋友好評,
後來我人在台灣,
還擔心回來它已落畫,
終於待到昨天有時間去看。
看完後很喜歡它的真實感,
匆匆寫下數句,
希望喜歡看故事看電影的朋友不要錯過。
 
個人最喜歡這電影的實感,
主要來自它其不是一股腦兒的勵志。
(《甜味人間》就是,所以我雖然沒有不滿,但也不是很喜歡這電影。
 
首先是寫女主角參加拳擊練習和比賽的過程,
女主角練習拳擊後,
想參加比賽,
可是她已屆32歲,
即女子拳擊的上限年齡,
電影寫她練拳,
沒有甚麼感人情節,
只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停跳繩和揮拳練習,
都是很普通的練習。
到後來想參加比賽,
教練告訴她比賽要有對手和金錢,
電影也沒有添加細節寫她如何賺錢。
只是很偶然的,
她得到了一個比賽的機會。
 
 
電影中,
教練問過女主角為甚麼要參加比賽,
是不是為了肯定自我一類原因,
女主角沒有回答。
到她輸了給黑母豹之後,
教練告訴她,
拳擊比賽就是這麼一回事。
我認為故事寫得最不落俗套的,
絕對是她在末段痛哭流淚,
表示自己很想打低對手的表白。
 
在她在台上跌倒後,
身邊人確有鼓勵她即使輸, 也要站起來輸,
但她本人沒有因此滿足,
她要求的,
仍然是:勝利,只是一次也好的勝利!
 
人生途上,
有時很難永遠做阿Q,
一個事事不如意的人,
他需要的,
是勝利,
是一吐烏氣,
不是"輸了比賽, 嬴了尊嚴"這虛空的自我安慰。
 
女主角是上進了,
看得觀眾樂在其中,
但她要滿足的,
是很原始的慾望:勝利。
 
她後來怎樣呢?
她會回到那個不知能否成為依靠的男人身邊嗎?
她會從此有不一樣的人生嗎?
 
我們都不知道,
"不知道"才是真實的人生。
 
很喜歡這電影,
看完,
就會知道香港那套《激戰》是如何公式化和童話化。
 
 
 
 


2016年2月7日 星期日

猴年快樂



預祝各位猴年身體健康,
心中常懷平安!


今早起床,
聽到台南大地震的消息,
慌忙開電視,
只知是六點八級地震,
看見FB上歪邪的大樓,
驚悸不已;
一方面因為自己剛從台灣回來不久,
另一方面也因為自己一直喜歡這地方。
在台中時,
我去了參觀921地震紀念館,
不少斷牆敗瓦的畫面都閃進腦海。
除了一句"天祐台灣",
好像也沒有甚麼能做,
且看看之後友儕間有沒有甚麼呼籲。


蘿蔔糕工場今年停產,
連自己吃的那底仍然未做,
為甚麼這麼懶呢?
其實最近都忙,
除了忙旅行,
生活上也有些別的工作在忙。

倒是送了幾年禮物給老人中心的老人家,
這點如何忙也不能懶。
今年見網友出售糖環,
我向她購買了200個,
也順道跟她學習製作技巧。
其中150個,
帶回家後獨立包裝,
讓社工朋友到我家樓下領回去。


其實,
絕不是甚麼愛心爆棚,
若真的爆棚,
早已去非洲做義工。

只是對自己長大的地方----香港,
有點感情,
不是希望能做一點善事,
我沒有考慮"善"這個問題,
而是希望能做一點有人性, 有溫情的事。
當然,
因為長久以來,
總不乏對我好的人,
特別是舊生,
真是對我有情有義,
甚至好像連友誼也有,
想著想著,
如何回報呢?
就回報給這個社會吧!

分享又好,
善事又好,
自家製又好,
超市禮券又好,
只要有心,
交到有心人手上,
他們自然會好好善用。

早前有朋友在FB詢問若送超市禮券,
應選百佳還是惠康,
我認為兩者無拘,
我送過一些米給老人家,
當時只買方便買到的,
也不計較是甚麼牌子的米。

朋友若也有心動時刻,
心動不如行動,
其實每一區都有老人中心,
社工們都會樂意接受任何形式的分享的。




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瑞士行之最後一篇

 
 
今晚跟舊同事吃飯,
講起舊生,
才記得瑞士行中有一件事,
幾乎與旅行無關,
純粹是旅伴二人的日常對話,
卻對我有重大意義的幾句話,
也應該記錄下來。
 
 
話說,
小器如我,
遠在瑞士也在講學校的舊仇,
講起自己幾年來一直被一位中文科的女同事不禮貌對待,
跡近欺凌。
身邊那人也沒煽風點火,
只是因為認識這位老師,
累積了一些觀察,
於是講了句:
她就是這樣的人,
對不喜歡的人, 她就是這樣對人。
 
 
忽然間,
我終於放下了。
 
 
幾年來,
不是因為沒有反駁的本領,
即使心中滿是粗口,
但因為息事寧人,
從沒有還以顏色;
但最委屈的,
是上司, 校長也是官官相畏,
無論如何安撫我,
也不肯給我一句公道的話。
有一次,
跟校長理論,
我問:
為甚麼是她做錯事, 卻要賴到我頭上?
校長的回答是:
所以我沒有責備你!


幾年以來,
不是沒有朋友替我抱不平,
只是他們是局外人,
完全搔不著癢處。
 
 
就在瑞士,
因為終於有人認同,
給我一點肯定,
讓我終於相信幾年來不是自己過敏,
不是自己有幻覺。
 
於是,
終於放下了。
 
 
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
就是,
放下了。
 
 
舊同事和我都相信:
學生即使年輕,
但眼睛雪亮,
他們會知道眼前老師其實是個怎樣的人。
 
 
 


2016年2月1日 星期一

瑞士行總結

 
 
還是多寫一篇瑞士遊,
雜碎式記下自己此行的一些見聞和感受。
 
 
第一,
瑞士的煙民實在很多,
人在街上走,
經常給煙味嗆著。
 
 
第二,
大部份瑞士人的語言能力很強,
法語, 英語, 瑞士語都難不到他們,
就這方面看, 年青人年紀輕輕就應具備佷強的競爭力。
 
第三,
在酒店和山區所見,
不少瑞士老人都會出外旅行。
我們見過一些老人家,
拿著兩枝枴杖上山, 蝸牛一般前進也難不到他們的鬥志。
 
第四,
瑞士酒店的早餐相當可怕,
就是冰冷的牛角包,
或者是硬如化石的麵包,
人生難得見到烚蛋會有人間美食的感覺。
 
第五,
瑞士的火車非常準時,
有一次,
某段火車路線停駛,
我們要在其中一站下車轉坐旅遊巴,
到某一個站才再上火車。
因為要接駁另一班火車,
我們問那司機,
坐旅遊巴再轉火車的話,
甚麼時間才去到這接駁車站呢?
答案是:
THE SAME!
 
 
第六,
我們在瑞士遇三次香港人,
一批在火車上,
沒有接觸。
第二次,
是一對年輕男女,
男的主動跟我聊天, 談談彼此的行程,
那女的全程黑面, 不發一言;
同行舊生已很醒目,
說話時盡量不看她的男友,
只是看著她,
但她仍然沒啥反應,
相當小家。
第三次,
在雪山上,
一對男女在放小型航拍機,
山上的寧靜就被這台機發出的噪音破壞;
後來,
航拍機放不上去,
那男的就在說粗口。
 
 
 
關於香港人在外地旅行的一些醜態,
談台灣行時我會再分享。
 
 
瑞士,
她的湖景山湖各有性格,
每寫一篇網誌,
我就再回去一次。
旅行的見聞,
一個人的靜思, 闖蕩,
種種種種,
要再一次多謝那邀請我同行的小姑娘。